全年平均气温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日均最高气温(℃) | 2℃ | 5℃ | 12℃ | 20℃ | 26℃ | 30℃ | 31℃ | 30℃ | 26℃ | 19℃ | 10℃ | 3℃ |
日均最低气温(℃) | -9℃ | -6℃ | 0℃ | 8℃ | 14℃ | 19℃ | 22℃ | 21℃ | 15℃ | 8℃ | 0℃ | -6℃ |
平均降水总量(mm) | 3 | 6 | 9 | 22 | 36 | 74 | 179 | 177 | 53 | 23 | 8 | 2 |
古观象台介绍 |
|||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它以建筑完整、仪器配套齐全、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天象记事: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的《天象记事》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些主要历史事件和观测成就。例如: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出土的彩陶天文图案、公元8世纪的敦煌星图、以及我国传统的三垣二十八宿天区划分等。同时,展览还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一些天文研究成果:如对太阳黑子、哈雷彗星、以及超新星等的研究。展览立足于给观众以中国古代天文知识的全面了解,并有相当数量的实例模型。 灵台仪象: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的《灵台仪象》部分主要对我国古代天文台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研究用仪器作了较为概括的介绍。展览表现了从西汉天文遗址开始一直到北京古观象台的中国天文研究机构发展历程以及浑仪和简仪等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观测仪器。展览深入浅出,运用了大量实例模型与照片,同时还展出了我台首创研制的铜制古代天文仪器比例模型。 交通地址:北京东城区东裱褙胡同2号,乘1路公共汽车北京站下或乘地铁到建国门。 门票门票10元(中小学生及持老年证者半价)。 开放时间9:00-16:30,夏季9:00-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