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平均气温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日均最高气温(℃) | 12℃ | 13℃ | 18℃ | 24℃ | 28℃ | 31℃ | 35℃ | 34℃ | 30℃ | 25℃ | 20℃ | 14℃ |
日均最低气温(℃) | 3℃ | 5℃ | 8℃ | 14℃ | 18℃ | 22℃ | 25℃ | 24℃ | 21℃ | 15℃ | 10℃ | 5℃ |
平均降水总量(mm) | 58 | 82 | 128 | 160 | 195 | 248 | 120 | 138 | 124 | 59 | 53 | 42 |
延庆寺塔介绍 |
|||
延庆寺塔位于松阳县城西3公里塔寺下村。延庆寺塔从塔身构造到木构出檐都没有发现后人修缮的痕迹,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 楼阁式砖木结构,六面七级,中空,可登塔顶;斗拱瓦镏作双卷头,山檐舒展平缓,铁质塔刹相轮为卷草图案,曲线流畅;塔壁朱画飞天,依稀可认。额榜“延庆寺塔”为沙孟海先生手书。 步入塔院,一条鹅卵石大道延伸至塔底,两边树木葱郁,鲜花怒放。前面就是那座阁楼式砖木结构的斜塔,此高38.32米,六面七级,中空,每层设有平座回廊;斗拱瓦镏作双卷头,出檐舒展平缓,颇具唐风,铁质塔刹相轮为卷草图案,曲线流畅。 塔身阁檐匾上的“延庆寺塔”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书,气度不凡,为古塔平添了几分雄姿。 延庆寺塔经历了一千余年的风雨洗礼,眼下,塔身出现倾斜,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缮古塔时,延庆寺塔塔身已倾斜2°12″,偏心距一米多,人们将其称为东方比萨斜塔。这样一来,古塔反而增添了另一种魅力。 来到塔身的平座回廊,环走塔身,靠近西北侧的回廊,很明显就能感觉到倾斜。回廊四周红色的木廊,暗青色的古砖,塔壁朱画飞天,依稀可认。一阵清风吹过,耳畔传来清脆的铃声,原来古塔四周挑着飞檐,檐角悬有厚重的风铃,风起稍大时便会叮当作响。 古塔第一层最高,挑出的阁檐也最宽,有四个券门,人可以从券门进入塔内,每层都有券门和阁檐。第二层高度次之,以上各层高度稍低。第六层开始,塔内有一根粗大直木刹杆,直木上有骨形木架,其直通塔顶上的铁质塔刹。古塔顶以砖叠逐层收缩而构成,结构巧妙,工艺精湛。 越往上登塔,每层的高度越来越低,倾斜度越来越大,让人望而却步。塔顶凌空,甚有李白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 走下古塔,沿西侧的木桥漫步,展现在眼前的是几十米的松阳历代诗词、碑刻长廊,几十方碑刻镶嵌其中,为宋代至民国的松阳碑刻,其中沈晦诗词最多。 古塔前方是广阔的平原,与“百仞云峰”、“双童积雪”等景观遥遥相望,塔后是上方山、云龙山、赤壁山,峰迤坡缓,径回谷幽,为古时松阳十景之一的第八景“梅墩春色”。据说唐进士毛云龙曾在这里炼丹,设有炼丹泉。上方山为宋代状元沈晦致仕后隐居之处,并墓葬于此。赤壁山原有摩崖石刻“小赤壁”三字,笔致妩媚,饶逸有神,相传为宋状元黄公度手迹,后毁。岩壁上刻有“放生堰”三字,近看形迹杳无,远视隐约可辨。云龙山西侧有一巨石酷似龙首仰天长啸,欲腾空而飞。 相关背景:据《松阳县志》记载,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行达禅师奉旨西行,到中印度,得《大经论》八部舍利四十九粒以归。行达禅师历十寒暑,得大经纶八部、舍利子49粒,受到朝廷嘉赐,为此发愿建塔,以藏舍利。经多方筹募,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动工,到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建成。 延庆寺塔初名“云龙”,因塔址在云龙山下延庆寺前,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改称延庆塔。与1165年竣工的杭州六和塔相比,要早一百六十三年。现存塔体砖铭还有“醇化五年(公元994年)六月中”的字样,足以证明此塔属北宋原物,系唐风宋塔,而杭州六和塔乃宋风宋塔。 沈晦,字明元。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状元。建炎三年(1129年)出守处州,历守十九郡,累官至直徽猷阁给事中。沈晦对松阳的山水非常推崇,致仕居松阳。其《初至松阳》诗云: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在他致仕后,便隐居在了延庆寺塔后的上方山上。 交通从县城搭摩的,来回8-10元 门票进公园门票5元,登塔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