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城介绍 |
|||
吴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部边防前线,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战国时期到秦、汉隋,明几个朝代,都曾在这里修筑过长城。 隋长城: 杨坚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北部地区面临着突厥贵族的威胁。隋朝在短短的37年,先后五次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以防突厥。但这些建筑工事多见于史料记载,却鲜见于地面遗存。今在盐池县境北部“深沟高垒”北侧10—400米处有一道黑褐色或白色的墙体呈鱼脊状出露地表,从柳杨堡乡的上红沟粱至陕西省定边县界,较为清楚,这就是隋长城,民间俗谓小边。 隋长城在盐池县境内长30余公里。墙体为黑色,红色,白色土的堆积,建筑十分粗糙,基宽9米,残高1—3米。在墙体内侧,相距1300米筑一敌台,今呈蘑菇状,基宽13米,残高7米左右。 明长城: 明代建立初期开始到明神宗万历年间为止,前后历经200余年均在修建长城。明代长城在宁夏长度约400多公里,其中吴忠境内最著名的就是盐池东长城和青铜峡境内的北岔口长城。 据《弘治宁夏新志》载,东长城“自黄河嘴起至花马池止,长387里。在这道城墙的外侧,沿着长城还挖了四万四千万多个“品”字形的深坑,用以加强防守。以后由于坍塌毁坏,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改筑“深沟高垒”。“深沟高垒”自灵武横城起至花马池止,长180公里。在兴武营一段,由于“土沙相半,不堪保障”,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沿其边墙内外挖壕堑各一道长53里。 |